close
中國曾經被稱為“自行車王國”,上世紀七十年代,自行車還屬於奢侈品,是我們傢中的“三大件”之一。那個時候,自行車承載著很多回憶——童年後座上看到的父親那高大背影,和同學騎車回傢時那一份難忘的友誼,載著戀人在夕陽下騎車兜風。
很長一段時間,自行車似乎消失在瞭普通人的生活中。還好,共享單車讓我們的自行車生活又回來瞭!如今自行車可能不再是我們生活中必備的交通工具,但是共享單車帶來的短途通勤的便捷、時尚的外觀、環保的理念以及帶給我們的回憶和情結,再次賦予瞭自行車新的時代意義。
胡學萍
重新騎上單車是一種難得的懷舊
今年60歲的胡學萍是安徽淮南煤礦企業的退休職工,退休之後胡學萍便來到在合肥經開區芙蓉社區居住的兒子身邊,幫他帶孩子。
胡學萍推著一輛共享單車逛市場台中二手冰櫃回收。
胡學萍19歲的時候曾經到安徽利辛縣農村插隊,在那裡她跟當地農民學會瞭騎自行車。回到淮南,胡學萍開始瞭在煤礦企業的工作,當時沒有公交車,對於月收入隻有30塊錢的她來說,動輒一兩百元一輛的自行車屬於奢侈品。結婚後,胡學萍慢慢攢錢買瞭一輛自行車,上班、逛街、走親戚,自行車成為她出行必備。將近30年的時間裡,胡學萍和傢人騎壞騎丟瞭數十輛自行車。
退休後來到合肥生活的這五六年時間裡,胡學萍基本沒碰過自行車,崇尚步行健身的她平時買菜、逛街都靠走路。2017年春節後,合肥街頭出現瞭各種類型的共享單車,有時候散步、逛街走累瞭,胡學萍看到路邊的單車就會掃碼騎行一會兒,對她來說重新騎上單車是一種難得的懷舊。
胡學萍在公園裡騎著一輛共享單車。
楊囈
校園租單車可以包學期
楊囈是安徽醫科大學大四學生。因為學校面積不大,平時可以走路往返於教學樓和宿舍之間,但出校門購物或遊玩就有些許不方便。去年冬天開始,校園裡的共享單車多瞭起來,她和室友們出校門去超市、去遊玩都會選擇共享單車,使用起來駕輕就熟的她甚至還辦理瞭包學期使用業務。
楊囈使用手機解鎖一輛共享單車。
楊囈在校園裡騎車。
衛偉、桑浩、李德:
中國真是太奇妙瞭
來自印度的衛偉、桑浩和來自台中中古設備收購牙買加的李德就讀於安徽醫科大學。校園裡騎共享單車十分便利,他們感嘆,“中國真是太奇妙瞭,這麼方便的主意都有人想得出來!”
衛偉(左),桑浩(中)和李德準備騎共享單車出行。
第一次騎共享單車的李德顯得特別興奮,在學校籃球場裡兜瞭好幾圈。
衛偉是共享單車的忠實粉絲,他曾經花費近一個小時從學校騎往大蜀山森林公園踏青。“特別方便!唯一的缺點就是車身有點重。” 衛偉如是評價共享單車。
衛偉騎著共享單車出行。
葛聖行
生活中的第一輛車
今年12歲的葛聖行是安徽合肥市芙蓉小學的一名六年級學生。他9歲時便學會瞭騎自行車,由於當時未滿12周歲,傢人一直沒有為他購買自行車,看著比他大點的孩子騎車,葛聖行隻有羨慕的份。
葛聖行騎著一輛共享單車去學校。
葛聖行傢所在的小區距離學校不算遠,平時他都是約上同學一起步行約15分鐘去學校。隨著共享單車出現在合肥街頭,看到身邊不少同學每天騎共享單車上下學,葛聖行在傢人的同意下開始嘗試使用共享單車。對於葛聖行來說,騎車出行是件很值得期待、很快樂的事情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共享單車是他生活中的第一輛車。
葛聖行和同學把共享單車停在學校門口。
張哲
下載瞭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軟件
28歲的張哲供職於安徽省合肥市一傢銀行。1991年的時候,她的父親購買瞭傢中的第一輛鳳凰牌自行車,當時這是傢裡的一件“大事”,高興的父親借來瞭照相機給女兒和那一輛自行車拍瞭一張照片。張哲說,那輛自行車父親一直騎到自己上初中,後來換成瞭摩托車,而她在初中時也擁有瞭屬於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。
1991年,張哲和父親新買的自行車合影。
張哲說她是共享單車的粉絲,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軟件她都下載瞭。幾乎每個天氣好的時候,張哲都會騎著共享單車下班回傢,她說一來想要下班後鍛煉一下身體,二來她對於自行車有著不少的回憶,每每騎車回傢總會想起中學時代和騎伴們一路的歡歌笑語。
張哲展示手機裡的共享單車軟件。
下班後的張哲騎著共享單車回傢。
賈梁國
地鐵+共享單車=實惠、便捷
37歲的賈梁國是一傢單位食堂的大廚。1998年剛上班時,因為傢在市郊,通勤不方便,母親給他買瞭第一輛自行車,那時花瞭673元,是母親半個多月的工資,後來沒幾個月車丟瞭,他著實難過瞭好幾個晚上。
在合肥地鐵1號線紫廬站出口,賈梁國準備騎上共享單車去近1公裡外的單位上班。
賈梁國現在上下班主要依靠地鐵和共享單車。他說,本來地鐵開通後自己準備買一個折疊自行車。後來發現共享單車一夜之間普及起來,每天地鐵加共享單車的出行模式,讓他覺得實惠又便捷。
賈梁國每次都把自行車停在規定的存放地點內,他說這樣做會方便別人取車。
如果你也要分享和共台中二手冰櫃收購享單車有關的故事,請在文章後面留言吧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